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聚焦 > 正文

天天百事通!从柳宗元的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”悟出水满则溢的道理,感受古诗的空灵与设计留白的异曲同工之美

2023-05-23 17:25:39 顶端新闻
空灵之美留白

大学那年,有幸跟鲁美的老师学习设计,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留白。老师说设计也有度,点睛之笔不等同于全篇点缀,反而过犹不及。


(资料图片)

从业而后,每每看到客户恨不得把营业执照内容都铺到牌匾内容上,字能扩多大就放多大;宣传册从头到尾密密麻麻的字与图片,即便是扉页也不放过;一张名片8个头衔10部电话......总觉得铺的不够满,殊不知水满则溢,原来假大空和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说到设计界的留白,就想到了古诗界的空灵。

以咏雪诗为例,感受最深的就是柳宗元的《江雪》: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

这首诗堪堪20个字,却将空灵的大地,俱寂的万物,纷飞的大雪,一个穿着蓑戴着笠乘着一叶孤舟,在寒江上独钓的老翁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,栩栩如生。细细品之,用字少,描写神,感悟多,境界妙。

一幅画卷映入眼帘,高山流水被江雪所拥抱,感到明净、空灵、悠远,独与天地精神相往还。

中国艺术推崇空灵淡逸的美,走进中国艺术的世界,如走进一座空山。

与之相呼应的有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和《鹿柴》。两首诗均以“空”字起笔,前者用山水清音来突出静谧之感。看以“照”和“流”两个字打破寂静,却衬得雨后的山林越发灵动,自然界动与静,使空灵意境跃然纸上;后者以人与自然的回应来感悟静谧。

在人迹罕至的山中,以“人语”打破山的“空”境,空谷传音愈显山之幽静,山中回荡的人声亦与山水交融一体,俨然山水与人相亲的回响与酬答。随后密林中乍现的光束,以自然的变幻莫测凸显灵动,更强化了全诗营造的空灵之境。及至《鸟鸣涧》,深林者,实为自得,远离尘嚣,颇得清净。空山之美,或许只有王维最为清楚。

王维对于自然山水的描摹,往往留白充分,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,且王维对自然界动与静的处理,恰到好处。作为音乐家,王维听见月光奏出交响乐。

空山究竟是空,还是不空,人究竟寂寞,还是不寂寞,都说不清的,也无需说清。欲辨已忘言,这就是中国诗的美。落日斜晖,余味不绝,空谷留音,余音缭绕。主张避实就虚,追求以有限的“言”、“象”表现无限的“意”,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。

皎然《送维谅上人归洞庭》诗说:“从来湖上胜人间,远爱浮云独自还。孤月空天见心地,寥寥一水镜中山。”中国艺术的“空山”,是一座空灵廓落的世界,一个灵气往来的空间。

读山品水,看云卷云舒,是很多现代人的向往,希望能静下来,感受自然之美。

体味过雪地的空茫,看似什么都没有,却又恰是什么都有,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拥有;山谷的空荡,有阳光的充盈,流水的灌溉,使此处的水草丰美;而只有人迹罕至且寂静的森林,才会有百兽的游走自由,而不是被人为营造的“伪自然”。

只有自然,才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大师。我们解读自然,师法自然,都是为了充实自我,完善自我,最后思想观念能溶入自然,天人合一,包容万象,生生不息,连绵不断,无为而生,无为而逝,空灵空旷而无所不包。大象无形,大道无声,大爱无言,大美无影。大心胸,大境界,大自由,大幸福,原来都在空灵无语中生出,胸中的烦忧皆无,顿时豁然开朗。

如此诸般种种,才发现,空灵,人生之最佳景也。因为,看天,天蓝,看地,地宽,看人,人善,看事,事顺,看自己,却也透明起来,心旷神怡,身轻如燕……

那么,从今天开始,学着给人生留白,试着放空思维,感受空灵淡逸。#顶端造星计划#

END